1999年,腾讯QQ在过去的20年里,这只小企鹅陪伴着无数人度过了青春。对许多80后90后来说,QQ在很多00后群体中,都有不同的感受和记忆,QQ他们眼中最好的社交工具。这个大噱头适逢二十年,QQ怎会不搞些事情呢?

5月27日晚,一个名字叫“QQ个人轨迹”的 H在朋友圈刷屏,引起了很多人的转发和讨论。不得不说,从出发点来看,这个想法很棒,确实收获了可见的效果。但与此同时,虽然效果很好,但并没有掩盖缺陷。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缺陷使营销看起来不完美,这也可能是QQ以后要注意的地方。

一流起牌:手握最大“社交币银行”

情怀H营销太多了,QQ为什么这次会引起人们转发的欲望?我们就不多说用户基数高的废话了,直接说一些以前没见过的。江湖互联网(VIPIT在团队看来,以QQ以社交软件为代表的话题属性和社交力量是关键。

从产业特征来看,不同产品

对应不同的产业,因此具有不同的产业传播能力。江湖互联网(VIPIT1)团队认为,一个行业的社会力可以用以下公式来判断:

产业传播力=产业规模*企业规模比例*社交币数量

我们通常分析腾讯,特别是BAT人与物、人与信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很少有人从营销的角度来判断商业估值和颠覆的可能性。事实上,从营销的角度来看,套用上面公式,BAT各自领域的工业社会力大不相同。

社交网络、电子商务、搜索产业规模无可比拟,我们直接看以下两项。从企业规模比例来看,腾讯是熟人社交领域的主导者。腾讯只能提到社交软件的感受和话题QQ和微信。在搜索方面,百度的市场份额市场份额,但搜狗、360等搜索引擎有许多用户及其独特的特点,如搜狗微信官方账号搜索。更不用说京东、苏宁、拼多多、唯品会了,电商玩家太多了。

从社交货币的角度来看,前百度副总裁、自媒体人李叫兽曾提出“社交币”在这个概念上,他认为让别人分享会给别人带来好处,而社交硬币是驱使用户转发的好处。

既然是社交软件,腾讯其实自带。“社交币”,不仅占据社交网络,还占据用户感情。因此,腾讯不仅在商业模式中占据用户粘性,而且在营销中也有一种天生的法宝,即社交卡。腾讯卡社交网络不仅占据了刚性需求的流量,而且在营销中也占据了敏感点,容易产生爆炸性产品来刺激用户参与。

换位思维类似于这次QQ的H5.百度来做,你第一次搜索什么?索然无味。阿里来做,大部分都是跟风。但是腾讯可以时不时的玩,之前微信也玩过类似的营销,这是社交话题的价值,最容易打动人。比如网易云音乐,依靠评论这个单一的社交网络,一个社交的边角料,玩得风声水起,只是在边角料中雕刻出玉石。

事实上,社交币其实可以用【谈资】来替代。只有谈资,才有被传播的价值。如果你想让更多的人传播营销信息,这取决于营销内容是否为公众提供谈话,以及在普通场景中发生的不寻常事件。

其实这和杜蕾斯差不多。为什么杜蕾斯经常创造刷屏营销?因为涉及到荷尔蒙这个话题,所以自带“谈资”或者说“社交币”。但QQ比杜蕾斯强的是,QQ造势,杜蕾斯只能利用杜蕾斯自己造势营销很尴尬,常常让人觉得下流。前一段和多个品牌联合营销被骂,参与喜茶就是证明。

社交网络没有这样的担忧。每个人在社交过程中都会有很多情感。不同的情感对应于不同的社交硬币。这样,腾讯实际上拥有最大的手“社交币银行”,在营销中很容易击中用户的情绪“G点”。

二流牌技:情感营销夹杂一点“罗式自嗨”?

先天优势明显,确实刷屏了一段时间,但不得不说,这次营销的硬伤也很明显。

看到H5.大多数人一定能猜到标题H你想表达什么?但这仍然不妨碍他们浏览过去的欲望。然而,与之前的充满感情和回忆不同,阅读后不知不觉地升起了一点失望:过去还没有看够,广告来得太快了。

一个成功的情绪营销策划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放松,情绪处理得当。

从出发点看,QQ这一次,用户定位非常有针对性。通过对目标群体的情感洞察,我们可以探索他们共同的情感需求——怀旧,然后应该有一个准备、井喷边缘、爆发等过程,这样的情绪营销会产生用户冲动甚至不合理的消费行为。

但就此次的QQ轨迹H5.看完之后,人明显意犹未尽,情感上才有点触动,但内容却戛然而止,直接转向商业转型的最终目的场景设计感觉有点虎头蛇尾。所有的营销都是为了转型,这是对的,情感营销的本质是什么?流量的竞争从流量变成了场景,用户从注意力经济变成了意向经济。但现在这个H5的情况让人觉得场景搭了一半,情绪还没有引爆,很难产生购买意向经济。

这不禁让人们与以前的微信营销进行比较。上次微信营销展示的内容包括告诉用户哪一天注册、第一个朋友圈、第一个微信朋友、发布的朋友圈数量、表扬数量、收发红包数量、朋友数量、表扬数量、微信步骤等。足够的内容意味着有足够的情感势能。

QQ其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美好的回忆,也有很多营销策划点。

比如哪个说赞最多,评论最多,谁来你的空间最多。以前朋友买卖、偷菜、抢车位等小游戏都可以拿出来,但是现在微信之前比起来有点简单,让人想起老罗和他的锤子手机发布会。

有一种说法是,罗永浩的新闻发布会不仅是产品新闻发布会,也是罗永浩企业家的情感表演。但感情与手机无关,最终的销售结果也是众所周知的。此次QQ似乎也是,说了一些感受,然后提前进入转换界面,所以所谓的情绪可能有很大的自我嗨成分,用户真的会付费吗?也许锤子手机是前车之鉴。

除此之外,讲情怀的话,目标群体似乎有些模糊。让已经不玩QQ人去玩花钱,营销做不到。

此次QQ轨道上的许多内容和记忆属于80或90人,我们可以认为这实际上是针对这些人的营销活动。QQ其实是熟人的社交产品,和微信的性质趋同,但是覆盖的人不一样。对许多80后和90后来说,他们周围的熟人社交圈都在玩微信。作为熟人社交产品QQ很难吸引他们回来消费。

在销售转型方面,即使有转型,也可能是虚拟的,经常玩QQ而有消费能力的人,消费迟早会发生,也许空间广告可以触发消费,没有感觉的可能性可能仍然没有感觉,情绪激素燃烧转身离开,买QQ秀?为绿钻增加空间背景音乐真的不是,因为年龄太大了。

三流营销:如何纠正缺陷?

总的来说,这次QQ轨迹的H5.营销本身的沟通力度和效果令人满意,但上述场景设计、人群定位、广告植入等缺陷的存在可能会影响整体美感。而在互联网江湖(VIPIT1)团队认为,本次营销活动的总结,QQ公关需要找到真正适合自己产品定位的营销思维和体系。

在这里,我们给出一个2C营销增长框架:

*营销与销售分离

先用产品导入流量,再用各种产品QQ自带增值服务实现价值。让营销归营销,销售归销售。糊掉这次QQ的H5.要想做好品牌,吸引老用户回流,就要把情感场景做好。要想完成销售,就没必要绕这么多弯,因为QQ它本身就是一种商业气息浓厚的产品。

此外,营销不是为了立即转型。大多数时候,为了建立社区关系或简单的品牌形象维护,有可能进一步建立深层次的社区商业关系。一般来说,销售活动的结果是销售,营销活动的结果是深化联系。

*品牌与服务分层

传统的是正面营销(主要是宣传自己),而杜蕾斯内容营销则是反向营销(主要是服务用户)。杜蕾斯以用户为中心,反向制作用户喜欢的内容,巧妙地将人们喜欢的热点事件与杜蕾斯品牌联系起来,为特定人群制作特定的内容。

此次QQ的H5如果先用感情塑造品牌,采取广撒网的策略,不要添加太多的商业元素。然后确定他们的目标消费者,研究和熟悉他们年龄的主流价值观,使目标消费者的个性与他们想要建立的品牌个性一致,然后进行商业实现,这是为了QQ应该不难。

*关注用户的终身价值

到了年龄,QQ用户改投微信对于QQ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客户生命周期的价值(CLV)上。流量产品是成本中心CAC客户获取成本;价值商品是利润中心LTV而客户的终身价值QQ更像两者“混合物”。如何让孩子长大留下来?QQ营销传达的使命。

回到此次H5营销。

读了几遍后,眼泪不能留下来,有一种流下来夸张,不流似乎缺少什么,毕竟,突然遇见他们的童年和青春,细节是如此栩栩如生,但不够精致,半沸水,有点嗖。

悲伤的结局:

当然,以上是对的QQ分析可能是错误的。

即使什么都没做错,太老也是最大的错误。

当青春逝去,不再能理解年轻人,也不能理解QQ一切都是中年油腻男人的意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