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宝藏"山水书签到"故宫之夜"优质的文化创意产品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引发"刷屏"全民关注充分证明了精品文化创意在释放消费力量方面的关键作用。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总策展人王亚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网平台发挥了巨大作用。
通过互联网让故宫文创"活"起来
"紫禁城承载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文明,是中国对外文化的窗口,故宫博物院高度重视文化创意。"王亚民告诉记者,故宫博物院是人类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体验和分享。然而,由于博物馆的性质和文物保护,游客参观故宫博物院受到一定数量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互联网是非常必要的。"比如上元之夜,其实只有几千人参观故宫,但那天晚上手机微信爆了,全国人民都通过互联网了解到故宫有这样的活动。"
王亚民说,让沉睡的文物"活"最根本的目的是解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在谈到自己对《******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中"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的文物、展示在广阔土地上的遗产、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理解时说:"故宫博物院有责任和义务让更多的人通过我们的想法和互联网平台了解、体验和体验文物。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紫禁城收藏的文物文化为起点,以紫禁城学术为支撑,以互联网等营销平台为手段,使紫禁城的文化创意真正成为可能'活'起来。
" 从规模、数量到质量效益转变
数据显示,2018年1月至10月,在天猫和淘宝平台上搜索"博物馆"2016年同期2016年用户.15倍。文化创意产品消费者是一群生活在一二线城市,消费能力强的年轻人,其中7人以上是女性。然而,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博物馆间文化创意产品的同质化也浮出水面。王亚民认为,这与文化创意发展的三个阶段有关。"一是自发文物研发阶段;二是自觉文化创意文物研发阶段;三是三维文化创意阶段。"他告诉记者,从2018年到2019年,故宫文化创意将从规模、数量转变为质量效益。"例如,复制瓷器或将瓷器上的图案印在产品上。这种简单复制文物的文化创意小产品没有形成意识。我把它归结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是指每个博物馆都在做文化创意。你做扇子,我做扇子,你做杯垫,我做杯垫。但这些东西不可避免地形成了文化创意产品同质化的现象。如何克服这种情况?文化创意必须上升到第三阶段,即概念和文化。"王亚民告诉记者,博物馆文化创意必须研究博物馆本身的文化历史和文物产品,也要研究中国几千年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使产品真正满足人们的需求,也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紫禁城自1420年建成以来,已有599年的历史。作为一个近600岁的老字号,在文化产业领域,故宫走在了前面。谈到老字号的传承,王亚民说,老字号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在保存传统技能的同时,老字号也要随着社会口味的变化进行调整,否则企业很难生存。"他认为,虽然国内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但步伐很快。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